万亿级家装赛道再迎重磅玩家!近日,千亿房企龙湖集团正式官宣入局,推出一站式家装生活品牌 “龙湖智造家(AURASPACE)”,为早已群雄逐鹿的家装行业,注入了新的变量与张力。
这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贝壳、京东等跨界巨头纷纷重兵布局家装领域,万科、碧桂园等房企也在试水家装业务,一场围绕流量入口、供应链整合的行业重构已然开启。对于陶瓷卫浴企业而言,渠道格局的剧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在新的流量规则下抢占一席之地,成为当下必须破解的核心命题。
龙湖推出一站式家装生活品牌
“龙湖智造家”
在房地产行业转入“存量时代”的当下,房地产开发商也在寻找新增长点。龙湖此次入局,并非一时兴起。根据其官方介绍,“龙湖智造家”旨在集成集团30余年的空间营造与服务经验,以“科技+服务”双轮驱动,为客户提供从设计、施工到智能家居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据介绍,截至目前龙湖智造家已陆续布局广州、成都、重庆、杭州、西安、苏州等全国9个核心城市,累计落地项目达20余个。

作为“房企20强”中为数不多保持稳健盈利的企业之一,龙湖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从“地产+服务”向“空间运营”的战略转型。此次推出“龙湖智造家”,意味着其正式把触角伸向家装与家居消费的下游环节。
依托龙湖在全国60个城市、超过60万套精装住宅的交付经验,品牌构建了涵盖模块化设计、精益施工、品质交付和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体系,并整合了300余家国内外一线供应链品牌。
贝壳家装家居业务
第三季度净收入43亿
11月10日,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控股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第三季度,贝壳总交易额(GTV)达7367亿元,净收入同比增长2.1%至231亿元,净利润7.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2.86亿元,整体业务基本盘保持韧性,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中,贝壳“非房产交易业务”净收入占比提升至45%,家装家居业务与房屋租赁业务均实现“城市层面扣除总部费用前盈利”的目标。
第三季度,贝壳存量房业务GTV达5056亿元,同比提升5.8%。在上海试点“房客分离”机制后,经纪人的房源维护能力与营销推广能力显著提升,房源去化率由2.6%提升至3%以上。
新房业务表现同样亮眼:前三季度新房业务GTV同比增长约11%,其中第三季度新房业务GTV达1963亿元。目前,新房业务正试点轻运营模式产品“B+”,以覆盖更多低线级城市;该模式已在4个城市落地试点,计划于2025年底拓展至30个以上城市。
家装家居业务方面,第三季度净收入43亿元,业务贡献利润率提升至32%,较去年同期增长0.8个百分点。
房屋租赁服务业务增长强劲:第三季度收入达57亿元,同比增长45.3%;在“城市层面分摊总部费用前”的盈利维度下,业务贡献利润率为8.7%,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贝壳房屋租赁业务的在管房源规模已超过66万套。
流量规则发生变化
家装渠道如何“抢”?
近年来,随着新房市场增速放缓,存量房翻新和改善型需求正成为市场主力,为家装行业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数据显示,中国家装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达到5万亿元,2030年或将攀升至7万亿元。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资本心动的“超级蛋糕”。
卫浴企业也在加大力度布局家装渠道。箭牌家居财报显示,2024年箭牌家居家装渠道收入为11.82亿元,同比增加3.25%;2025年上半年,箭牌家居家装渠道收入为4.6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51%。
在2024年的年度报告中,箭牌家居表示,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把握渠道流量变化趋势,继续深挖家装渠道细分市场机会,推动战略客户的产品升级和品类拓展、并联合开发产品、联合促销活动,推动更多的家装公司合作,持续开展与全国性头部家装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由各地经销商落地实施。同时,公司各区域服务人员协同经销商开展“家装城市合伙人”等活动开拓当地中小微家装企业,并提供专项产品方案;并对经销商家装团队和家装公司设计师团队开展产品、销售、设计一体化培训赋能,提升业务能力。
另一家上市卫浴企业惠达卫浴2024年家装渠道收入1.58亿元,同比增加15.99%,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4.60%。在2024年的年报中,惠达卫浴透露与被窝整装、圣都装饰等头部装企深化合作,通过明星落地、联合营销、设计师培训等举措强化渠道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惠达卫浴家装渠道收入8,483.94万元, 同比增加24.74%,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03%。
可见,家装渠道已经成为卫浴企业的重要渠道。而巨大的市场容量,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巨头入局,除了龙湖之外,过去几年中,万科、碧桂园、绿城、旭辉等房企都曾尝试布局家装或家居业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巨头的入局也让家装的流量正在向头部集中,供应商筛选越来越严格。例如2025年贝壳家装将瓷砖品类供应商从去年70多家品牌聚焦为3家品牌,这无疑是个鲜明的信号:随着资本大鳄对家装行业的布局,行业将迎来新的流量分配规则,头部企业将更具优势,腰部企业的出清迎来更大确定性。
对于多数卫浴企业而言,越来越多的巨头加入是好事还是“坏事”?未来家装渠道的资源是否会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卫浴巨头手中?而更多的卫浴企业无缘这块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