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为王”这四个字,在2025年的定制家居行业被重新写进了注脚。当流量红利见顶、精装房增速放缓、电商获客成本水涨船高,线下门店作为品牌“最后一公里”的堡垒,再次成为企业攻守转换的核心战场。
我们通过对比欧派、索菲亚、志邦、尚品宅配、金牌、好莱客、我乐、顶固、皮阿诺九家上市企业的半年报及门店数据,梳理出一份2025上半年门店增减情况全览,看看谁是“瘦身”过冬,谁又在逆势扩张。
整体画像:九家合计净关店超436家,行业进入“精耕期”
截至2025年6月末,九家企业门店总量约24710家,较去年末减少约436家,降幅1.76%。其中净关店数量最多的是志邦-315家,其次是欧派-104家。唯二实现门店净增的是好莱客+53家和我乐+65家,二者合计逆势新增118家。
此外,直营店渠道成为上半年最大亮点。欧派家居直营店营收达3.5亿元,毛利率高达56.51%;索菲亚直营店营收2.03亿元,毛利率53.44%,同比增长27.59%。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志邦家居和我乐家居的表现。志邦直营店营收5.25亿元,同比暴涨200.25%,位列九家企业之首;(注意,志邦的经销渠道营收为7.68亿元,直营渠道营收已达经销渠道的68.36%),我乐家居直营店毛利率达到63.89%,为行业最高水平。顶固集创虽然直营店营收规模较小,但同比增速惊人,达到1308.94%。
直营渠道整体回暖,经销体系普遍承压,曾被视为“现金牛”的大宗业务则出现大面积下滑。流量成本高企、地产项目回款周期拉长以及终端消费信心不足,是本轮调整的主要推手。其中欧派大宗业务营收13.3亿元,同比下滑11.26%;索菲亚大宗业务营收6.46亿元,同比下降11.95%,毛利率仅为3.96%。志邦家居大宗业务营收3.22亿元,同比暴跌46.86%,我乐家居下滑幅度最大,为82.32%。好莱客成为大宗业务中的例外,营收1.84亿元,同比增长41.08%,逆势上扬。
TOP3门店策略分化
欧派“稳”、索菲亚“守”、志邦“缩”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定制家居企业正在加速渠道转型,从依赖大宗业务向直营和精细化经销转变,这一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尤为明显。
欧派家居:7,709家(-104家)
欧派家居今年上半年的渠道策略关键词:提质不提量。数据显示,欧派家居今年上半年门店7709家,净关店幅度仅1.35%,为TOP3中最低。对此,欧派家居在半年报中表示,门店变动与公司经销商经营计划调整、优化招商及经销管理政策等因素相关,存在着短期波动的特点。
财报显示,欧派家居营销系统向帮扶服务转变,赋能经销体系走大家居:一是研究推广商业模式,强化帮扶考核,提升设计接单能力;二是推进减负改革,精简考核,优化管理,整合门店资源聚焦获客引流;三是创新城市运营,实施城市考核,优化品牌生态,分配资源打造获客-转化闭环,保持传统场景运营并创新布局窗口型门店;四是通过门店布局,从满足需求到定义需求,强化消费心智,推出“爱家季”IP,打造全场景服务商价值,引领行业升维至生活方式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欧派家居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零售大家居业务取得显著进展,门店总数超过1200家,超过60%的经销商已完成大家居门店布局;营销体系从管理向服务转型,通过城市运营机制创新和品牌IP“爱家季”,强化“看过欧派再装家”的消费心智,引领行业从单一产品向生活方式时代升级。
索菲亚:3,484家(-18家)
索菲亚今年上半年的渠道策略关键词:守正待时。索菲亚今年上半年门店3484家,净关店幅度0.5%,几乎“按兵不动”。在半年报中,索菲亚表示零售渠道是其主要业务渠道,开设约3500家专卖店,覆盖1800个城市和区域。公司拓展互联网营销,线上导流线下,打造一体化闭环,实现流量多元化。电商营销显著,打造全平台私域阵地,全网关注超3000万,赋能零售渠道。
其中,索菲亚品牌拥有经销商(又称“城市运营商”)1,794位,专卖店2,517家,其中省会城市门店数占比14.26%(收入占比28.27%),地级城市门店数占比20.38%(收入占比27.57%),四五线城市门店数占比65.36%(收入占比44.16%)。2025年1-6月,索菲亚品牌实现营业收入41.28亿元,同比下滑7.09%,工厂端平均客单价22,340元/单。
米兰纳品牌共有经销商544位,专卖店572家。其中,省会城市门店数占比7.34%(收入占比14.56%),地级城市门店数占比26.75%(收入占比30.90%),四五线城市门店数占比65.91%(收入占比54.54%)。2025年1-6月,米兰纳品牌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滑26.53%;工厂端平均客单价17,285元/单。
司米品牌拥有经销商132位,专卖店135家。其中,省会城市门店数占比17.04%(收入占比39.06%),地级城市门店数占比32.59%(收入占比26.21%),四五线城市门店数占比50.37%(收入占比34.74%)。
华鹤品牌共有经销商216位,专卖店260家。2025年1-6月,华鹤品牌实现营业收入0.56亿元。
整装渠道是重点新渠道,推出专属产品价格体系,与零售渠道差异开拓市场。其中,公司集成整装事业部已合作装企数量270个,覆盖全国211个城市及区域,已上样门店数量711家;零售整装业务已合作装企数量2,425个,覆盖全国1,450个市场及区域,已上样门店数量2,272家。
大宗业务渠道服务工程客户,项目套数多、合同总价高。公司与国内多个Top100地产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关系,是多家医院、学校、公寓等对环保要求极其严苛的机构或企业指定供应商,承接地产、酒店等样板房及批量项目,提供全屋定制服务,拓展收入来源优化渠道结构。
志邦家居:3,779家(-315家)
志邦家居今年上半年的渠道策略关键词:先减后加。志邦家居今年上半年门店3779家,关店幅度7.7%,为九家之最。在笔者看来“优化低效门店、裁撤亏损网点”是主动选择,同期直营店营收却暴增200%,单店模型跑通后,未来或重启扩张。
所谓直营销售模式是指志邦直接控制的销售子公司在当地大型卖场、临街店面、社区店等开设志邦品牌专卖店,销售本公司产品,包括整体厨柜、整体衣柜、卫阳产品、木门墙板、成品家居等整家产品的业务模式,目前,只在合肥和广州地区开设了直营店,也就是说,仅广州和合肥两个城市共33家直营店,直营渠道营收5.25亿元。
志邦家居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公司上下在不同专业领域持续创新、深耕。公司2024年度ESG评级跃升至“A级”,是对公司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认可;志邦家居品牌势能提升,315恋家节曝光5亿次,上半年小红书优质种草曝光1.2亿次,受“新华社中国名牌”背书;产品创新突破,完成6大整家套系上市,“健康家”理念抢占行业心智;国内零售渠道深耕见效,终端涌现出精彩纷呈的活动形式,“Z7”2.0联单项目持续推进,促进联单率增长。
腰部品牌“冰火两重天”
好莱客、我乐“小步快跑”,尚品宅配、金牌“微调”
经销依旧是各家企业收入“基本盘”。但是终端零售客流碎片化、电商截流、同城价格战此起彼伏,导致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区域出现退网现象。
好莱客:1,910家(+53家)
好莱客今年上半年门店1910家,净增53家,将继续深耕下沉市场,认为“空白县域仍大有可为”。零售渠道方面,聚焦省会城市经营模式创新,以“一城一策”激活区域市场活力;同步打造标杆市场,加速县域大家居的模式落地,积极覆盖下沉市场。整装渠道方面,强化与头部装企的深度合作,赋能提升经销商整装业务水平;加速艺术整装的招商与门店建设,推动整装业务规模化布局。
同时,积极响应国补政策,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提升流量转化效率,围绕“全品类安装、全渠道布局、全流程管控、全维度赋能、服务体验升级”五大关键举措,推进“全国百城千匠提效行动”,叠加数字化平台升级,实施精细化采购管理,推进多品类齐套发货,优化交付周期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更透明的交付服务。
我乐:1,710家(+65家)
我乐家居今年上半年门店1910家,净增65家,定位高端、坚持设计师渠道,门店净增数量仅次于志邦的净减绝对值。高客单值叠加高毛利(全屋定制48.6%),支撑其“逆势开店”逻辑。
经销业务:稳步推进千平大店计划,在重点城市打造融合品牌文化展示、沉浸式大宅场景及艺术家联名装置的超级旗舰店;同时,加大招商资源配置,加快潜力城市建材商圈布局,完善市场覆盖;对核心城市进行分级管理,结合区域特点定制市场拓展计划,围绕业绩提升、均单值提升、运营能力提升三大维度强化对经销商和店长赋能,推动经销商向上向大向多转型,实现店数和规模的双增长。
直营业务:聚焦南京、上海、济南三个核心直营城市,持续推进超级旗舰店布局,强化我乐品牌势能,增强区域市场影响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渠道业务,在直营体系内推行精细化管理,优化运营成本与费用结构,通过流程改进、效率提升和资源整合,有效提升运营质量,直营业务实现稳健增长。
大宗业务:积极落实业务转型策略,坚持与大型国有企业及地方城投的战略合作,推动业务向租赁公寓、企事业单位、商业空间等多类型拓展,项目定位向高端改善型升级,产品向全屋定制、活动家具延伸。依托品牌大店影响力,在多个区域落地不同类型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尚品宅配:1,844家(-69家)
尚品宅配今年上半年门店1844家,净减少69家,依托自营整装云会员店及线上引流,线下门店“轻资产”运营,关店对营收冲击有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直营门店数量为21家(较2024年末减少7家),加盟店数量达1823家(含自营加盟店,其中新开加盟店149家),渠道结构持续优化。
据悉,尚品宅配创新招商策略,持续在自营城市推行“1+N”模型。通过“游学会”深度开展招商工作,设置“门墙柜一体商业模式与工作法研讨”专题,游学流程涵盖工地实地考察、展厅沉浸式参观、专题深度研讨及自由洽谈等环节。此举让潜在加盟商直观感受公司门墙柜一体化的核心优势:不仅解决传统装修中“门与柜体色差大”“安装衔接复杂”等行业痛点,更通过装配式干法施工工艺实现效率跃升——标准化预制构件可快速拼装,配合BIM技术精准管控,实现45天净装完工,有效增强潜在加盟商的合作信心。
金牌家居:3,838家(-48家)
金牌家居今年上半年门店3838家,净减少48家,但橱柜基本盘稳健,衣柜与木门成第二曲线,门店“微瘦身”配合品类升级。财报数据显示,金牌家居新零售战略布局初见成效,实现了零售渠道营收8.2亿元,逆势增长20.27%;家装渠道(含零售家装、金牌整家定制及家装直供)营收2.92亿元,实现约30%的超预期增长。
金牌家居在半年报中表示,基于用户一站式需求、流量碎片化、渠道多元化等新趋势,公司推行新零售战略布局和转型,全力构建零售窗口店、家装选材店、共享大店、社区店的四级店态体系,故对门店统计口径从品类(专区)调整为新零售四级店态体系,此次调整与公司新零售战略相匹配,有利于公司战略执行跟踪,更好地为投资者呈现公司业务发展情况。此外,家装渠道店包括家装选材店、金牌整家定制馆、家装直供店。
顶固和皮阿诺并未披露门店具体数据。皮阿诺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基于定制橱柜及全屋定制独特属性,推行市场导向的细分战略,精耕渠道。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紧密合作、共同成长的营销服务网络。同时,公司与全国各房地产商、装修公司、物业公司、设计师等全产业链进行跨界合作,形成品牌合力,实现多领域广泛渗透。公司以庞大的营销服务网络为基础,联合经销商组成了专业的服务队伍,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增值”的全周期、零距离的现代服务体系。
门店“加减法”背后的三重信号
尽管数据冷热不均,但行业仍存结构性机会。短期看,直营稳利、经销稳量、大宗控风险将成为主旋律;中长期而言,围绕旧改、整装、局改等新场景的产品和模式创新,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一是从“规模”到“坪效”。行业共识明确指出,过去依靠门店数量扩张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单纯增加门店数量已无法有效驱动业务增长。当前核心转向如何提升单店坪效、优化单店产出能力并降低获客成本,以实现可持续盈利。例如,欧派、索菲亚、志邦等领先企业积极推行“大店+融合+整装”的店态升级策略,通过扩大店面规模、整合多元化产品线及提供一站式整体家装服务,强化消费者体验和转化效率,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
二是从“跑马圈地”到“精准下沉”。门店扩张策略正从广泛覆盖转向精细化定位,聚焦潜力更大的下沉市场。好莱客和我乐等品牌的新增门店主要集中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尤其是县域区域,这些地方被视为最后的增量洼地。原因在于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度较高且竞争白热化,而县域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渗透率相对较低,成为企业挖掘新增长点的重要战场,实现低成本高回报的战略下沉。
三是从“线下唯一”到“全域协同”。终端门店功能正经历深刻变革,从单一交易场所转型为综合体验中心。尚品宅配、顶固等企业借助整装云平台、直播电商、社群运营等数字化手段,强化线上线下协同,将实体店打造为品牌展示和沉浸式体验空间。这不仅加速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还让消费者能够无缝衔接线上信息查询、互动参与与线下实地体验及成交,提升整体购物效率和满意度。
写在最后:
门店依旧是“王”,但“王”也在进化
从“高歌猛进”到“深蹲调整”,定制家居行业正经历渠道重塑与利润重构。2025上半年的门店数据告诉我们:“关店”不等于衰退,而是主动收缩战线、提升质量;“开店”也不再是盲目扩张,而是精准卡位、抢占心智。
当行业步入存量竞争,门店数量只是面子,单店盈利能力和全渠道协同效率才是里子。谁能把线下体验、线上流量、交付服务、供应链效率真正打通,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继续称王。
10 月 18 日,生活家地板邀您开启人字拼地... 【详细】
9月5日,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和山东省港... 【详细】
云峰莫干山家居研究院检测中心再传喜讯:中心... 【详细】
今年,莫干山家居第四季全民环保日“818抱一抱... 【详细】
当“环保”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指标认证与材料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