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家居网链!
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微信 > 企业报刊 >

给企业减税降负钱从哪来

2017-01-21 10:39:58    来源:中国环保家居网链   
  】【打印】【关闭

给企业减税降负钱从哪来

要想企业减税就得政府下决心少花

下有民间强烈的呼声,上有国务院一再的要求,为企业减税降负的事情却有些干打雷不下雨的意思。为什么这么难?难就难在了一个“钱”字上面。

给企业减税、增加政府支出、降低财政赤字三者犹如站在跷跷板上,想要保持平衡不可能同时站在一侧。在2017年元月国务院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压缩政府支出来减税。

中国企业的税负重不重?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刚刚吐槽说,中国制造业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后面就有媒体调查称,福耀在中国的税负只比美国高10%

给企业减税降负钱从哪来

就算中国税负只比美国高10%,那就不高吗?

中国企业非税负担高不高?宗庆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直言,“我们要交500多种费,今年(2016年)111月份,已经交了4000多万了。”紧接着,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调查核实结果显示,娃哈哈2015年有支出数据的实际缴费项目为317项,与企业提供的缴费项目相差216项。

关于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到底重不重,相关各方的口水仗可谓是一场持久战。为什么官方和企业对于税费负担水平有如此之大的认知差异,除了屁股决定脑袋的因素外,还有两个经常被忽视的原因。

一是数据造假拉低税收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掩盖了真实的税负水平。税负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税负水平最简单的办法。一些地区GDP数据造假,等于加大了分母,降低了税收与GDP的比值,导致表面上的企业税负水平低于实际水平。2017初,辽宁省第一次公开承认,在2011年-2014年期间,存在统计数据造假的现象。据媒体披露,辽宁一些地区数据注水量达20%30%。数据造假问题,存在一定的普遍性,辽宁并不是孤例。从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每年各省GDP相加的总和都是高于全国GDP数值。

二是偷漏税情况普遍存在,让企业平均税负水平看起来不是很高。一些企业通过偷漏税或寻租少交税、不交税,所有企业一平均,就让整体税负水平显得没那么高。但全额缴税企业的税负负担却相当沉重。官方说的是平均数字,而企业感受到的是自身情况,越是依法纳税的优秀企业越是感觉税负重。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市场不景气、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是那些全额纳税的企业先挺不过去。

尽管为企业减税降负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对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底数不清,各方面对于如何减税,减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所以一边是眼见着一些企业就要活不下去;另一边却是有关部门不急不慌,像挤牙膏一样地一点点减。

降低企业的税费水平为什么这么难?原因是税费一减,政府财政收入就会减少,政府的钱袋子就会瘪下去,政府就没钱可花,政府的日子就不好过。什么公务员工资,政府项目投资,医疗、教育经费,养老、扶贫补贴,三公经费等都等着钱花,谁在那个位置上,都不愿意眼看着自己没钱花。

但是,要想给企业减税降负,势必要压缩减少政府支出。政府支出降不下来,为企业减税降负就没有空间。那么,哪些政府支出项目可以不花或少花呢?

给企业减税降负钱从哪来

在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了骗补“产业链”

第一该减的是政府对企业的各类补贴。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补贴,其初衷显然是好的。不过,这种理想化的设计,在执行中却出现了巨大的偏差。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几乎凡是有补贴的地方就有骗补存在。新能源汽车是骗补的重灾区,数十家企业参与骗补,总额达近百亿元;在家电下乡补贴的骗补名单中,一些著名企业赫然在列;黑龙江省对粮食加工企业的补贴,居然会发给一些并不存在的企业。更为严重的是,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了骗补“一条龙”产业链,国家补贴流入了骗补掮客、贪官和骗补企业的手中。

从企业收了税,再补贴给一部分企业,这种作法怎么看都有些偏心。骗补等问题的存在,非但没有发挥补贴的积极作用,反而破坏了市场秩序,导致不公平竞争。早在几年前,就有一些家电企业的老总呼吁停止对家电下乡的补贴,让企业靠自己的实力去竞争。

第二该减的是政府项目投资。全社会一年创造的财富总和是固定的,政府拿走的多了,企业和百姓拿的就少了。近几年来,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速一直是大于GDP的增速,这表明政府拿走的越来越多,留给企业和百姓的越来越少。政府有钱投资了,企业就没钱投资了,老百姓也没钱消费了。刺激消费的前提是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口袋里没钱,怎么去消费。从投资效率的角度讲,民间投资的效率通常都要高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失败了,损失的是老板自己的钱;政府投资失败了,损失的却是纳税人的钱。因此,与其政府收了企业的钱做投资,不如把钱留给企业让企业自己去投资;也不如多给老百姓留点钱让其去消费。

给企业减税降负钱从哪来

从根本上讲减税是一场革命式的改革

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法,导致了政府投资依赖症的产生。这不仅加剧了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按照欧盟的标准,3%的赤字率已是财政风险的警戒线。社科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2016年中国的财政赤字率名义上是3%,这只是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并未考虑4000亿元政府性基金赤字。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根据2016年官方预算基础数据,测算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合计财政赤字为GDP3.8%。而若按国际通行口径,中国实际财政赤字率还将超过3.8%

第三该减的是三公支出。除了压缩费用外,减少三公支出的重头戏应当是大幅削减行政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有人就要花钱,有人就要管事。国家给的钱不够,一些机构和人员就会靠收费养活自己,也会有人通过寻租贪腐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机构多、官多、权力多,是造成收费项目繁多和官员腐败的根本原因。机构和人员减不下来,简政放权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简政放权,减少经济运行中的制度性成本,是释放中国经济活力增加中国经济动力的正解。但因为涉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调整,必然会遭致庞大行政运行体系的抵抗,其难度可想而知。采取“赎买”的办法,给公务员一些利益补偿让其从体制内退出,是实现改革平稳着陆的务实选择。在实践中,一些地方采取停薪留职或带薪创业的办法,让公务员离职创业,是一种减少改革阻力和冲突的制度设计。那种既想改革,又不想付出成本的理想化思维是行不通的,反而可能会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为企业减税降负,中国的财富总量并不会因此减少。相反,由于留给企业和老百姓的钱更多了,民间创造财富的愿望和动力会成倍增加,民间投资减少的忧虑将不复存在。减税降负需要政府理念和行为的变革,只要政府肯把原来由自己花的钱,留给企业和老百姓去花,就不愁没钱给企业减税降负。只是没有项目可批,没有补贴可给,没有钱可花,政府似乎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减税降负的过程中,花惯了钱的地方政府,要渡过一个痛苦的失落期和寂寞期。

(本文作者:丁明豪)

编辑:201702

专题策划更多>>
  • 人民日报:北美枫情关于非授权经销商的公告

       人民日报发布 【详细】

  • 一点资讯:北美枫情关于非授权经销商的公告

       一点资讯发布 【详细】

  • 今日头条:北美枫情关于非授权经销商的公告

       今日头条发布 【详细】

  • 砺行致远,再续华章 | 2023云峰莫干山年度大事记

       岁序更迭,华章更新 回首2023,云峰莫干山 ... 【详细】

  • 浙江美格荣获2023年度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先进单位

       浙江美格机械从2003年就成为全国印刷标准化技... 【详细】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