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的波动,当前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趋向。
经济换挡、调控补贴、代际更迭、意识觉醒等多重诱因联合作用下,消费主力群体对家居空间及产品有着更多元的需求、更独立的思考以及更理性的选择。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设计趋势的洞察与总结,11年专注研究中国设计趋势、著名工业设计公司YANG DESIGN,于第55届中国家博会(广州)「CMF趋势LAB_2025」特展期间发布《2025中国家居CMF设计趋势报告》。
本报告,由YANG DESIGN策略总监、《中国设计趋势报告》主编黄晓靖领衔编撰,内容浓缩当前市场热点动向与CMF设计前瞻成果范例,从色彩、材料、表面工艺等维度,围绕科技迭代、可持续发展、东方美学复兴、情绪消费时代这四大面向,为设计师带来更丰富且值得借鉴的美学灵感,也为家居企业和大家居产业提供更专业并可转化应用的资讯和工具。
以下,将为大家梳理趋势报告精华内容。
同时,文末附有投票链接,欢迎参与为你喜爱的趋势主题投上一票!
经济增速稳中有进的当下,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爆火,折射出数字技术正日趋成为人们期待改变未来的新质驱动力。同时,生命科学、量子技术、生物制造等新材料的出现以及能源结构的变化,孕育着工业新物种、也的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在《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 年趋势畅想》报告中指出,新场景、新模式促进了数字、健康、绿色等新消费的崛起,带来了规模更大、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改善、成本降低、风险可控、直接接触减少的经济新变化。
趋势详解
3D打印技术的成熟,让虚拟世界的繁复创造具象化。透过可定制参数,设计得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需求和生产要求,动态更新方案并快速得到解决方式,让设计结果更为灵活和多样化;同时,结合不同材料的选用而获得多变独特的视觉效果,更好地回应用户对家居、穿戴装备等产品的个性化要求。
先进制造技术如生物动力学的交互及生物材料的应用,为产品置入丰富体验;而无模具金属渐近成形和生物混合3D打印、自动化技术与机器人辅助设计等,简化了生产方式、也让工业科技发生颠覆性创新,不仅降低生产周期与物料成本,而且能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装饰变化。
数字模拟让前置设计和耗材预估成为可能,结合节能轻量化材料的使用和镂空结构的采用,更有效减轻产品自重、提高性能、降低能耗和成本,不仅顺应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同时也迎合消费者在数字新浪潮的审美变迁。
师法自然,是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人们也更多意识到,自我消费决策将影响着环境与地球未来,从而更关注设计的可持续性,让资源发挥更长久价值。这种设计哲学对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人身处于自然万物之中,实际上也是自我能量快充的过程,尤其是面对社会高压、生活快节奏及高度数字化所带来的“感官过载”与“数字疲劳”之后,人们更希望在家居空间中回归自然本真,降低数字能耗,住进长期主义的家。
趋势详解
降碳成全球共识,从政策层面的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策略、到市场化的二手交易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如报废汽车回收量翻倍,二手车交易量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增长30%,并在资源供给中提升再资源的占比。回收材料的再次利用,正成为全球探索的新方式;材料的来源途径也日趋多元,如海洋板、建筑废料、农场生物废弃物到咖啡渣、废弃茶渣、有机副产品等等。
从自然界获取设计灵感,已然深入到理解和创新的阶段。对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不断学习和借鉴的仿生学进化,也让人类从中得到管生物进化机制和适应性的启示,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
女性“上桌”,“她话语权”强化,让代表“大地母亲”力量感的地母系风格成为众多女性所关注的健康感设计风潮。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话题#大地色浏览量高达6亿次,#大地色穿搭1239.6万次。天然纤维面料、菌丝体等生物基材料及亲肤感、大地色系等,为家居引入勃勃生机且坚毅稳定的力量也点亮着人们对生活前景的期待。
今天的家居设计风格, 一定是极度多样化的。民族自信心觉醒,“华流”的顶流地位牢不可破。伴随着对中华文化和民俗传统的深挖,“国潮”也进阶着新层次,而不仅是单纯地“仿古”。从古人生活方式的“十雅”(品茗、酌酒、焚香、莳花、抚琴、对弈、听雨、读书、侯月、寻幽)中提炼精华,融入当代设计精神,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家居场景需求。
此外,这些追求精神修为的风雅爱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现代都市人短暂从尘嚣中抽离的时刻,缓解焦虑情绪,更多关注到自我感受与内心需求,找到自给自足的生活舒适区。
趋势详解
对集体记忆的找寻,如实木、金属件等耐用物以及榫卯结构等工艺的重获青睐,从前慢试图回溯一种相对缓慢而长久的人与人、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着在时代大浪潮之下人们对恒常不变的确定性的找寻。
中国近半数年轻人处于焦虑状态,内寻是现代雅士们的日常功课。把家的局部打造成为一个放空、疗愈自我的微型空间,也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尝试,以认真且充满趣味的态度,利用生活中平凡而微小的事物如随手可得的木板、无纺布、纸材等,构建一方精神角落,年轻人以此成为自己生活的积极设计师。
对“健康”的定义,不再局限于躯体的“无病无痛”而延伸到身心健康、精神面貌、外在形象、生活作息等多方面,人们开始关注自我感受,健康管理逐渐包含心理健康和容貌管理。。由此,在焚香、品茗、酌酒等复古体验仪式中实现五感排负,成为疗愈疲惫心灵的浪漫体验。
“家”,接纳着人的多种情绪,是焦虑狂躁的缓冲垫、是低落伤感的修复器,更是重建信心的催化剂。它的包容性妥帖地裹覆着人们细腻五感的诉求,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收纳下珍贵的童年回忆、珍藏的旅行片段、珍稀的民俗风情,从一场异域狂欢到一个在地故事。当代家居生活的舒适阈值,被再度拉升。
趋势详解
手工艺是一段遥远的记忆与乡愁。对抗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多创作者重新运用起竹编、染织、雕刻等非遗童年手艺,探寻着工业品无法取代的独特美感和情感价值。
旅行的所见所闻成就一场极致的感官盛宴,尤其是生命张力十足的鲜活民俗色彩,以夸张、高饱和度的视觉碰撞带给观者强大的文化冲击,其所蕴含的吉祥、美好寓意,也反映着当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众目的地的快速崛起,催生着民俗体验游为代表的新中式旅游。在地材料重新进入设计视野,陶瓷、大漆、葫芦、藤编、琉璃等传统原料和技法,为产品设计找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全新方案。
在存量市场找增量,固然不是一件易事。
然而,新浪潮意味着新机遇,家居市场的销售逻辑从“卖产品”转向“卖场景”,如何为产品赋予功能以外的更多价值,从个性体验、情绪疗愈到审美追求、价值认同等等,将成为大家居行业的新课题。
CMF设计的引入与深度应用,相信能为企业的新品研发带来一定程度的启发。自然,前述课题的解法并没有标准答案,其关键还在于回归人的本真、回归生活本质,在消费者真实需求中找到长期可持续的解题思路,为中国大家居产业发展注入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